白云山被点名,医疗腐败何时休?-医药慧(原医药观察家网)——谈医论药,存慧于文

资讯

白云山被点名,医疗腐败何时休?

发布时间:2022-08-24 15:49:28  阅读量:2125

作者:张秋霞  来源:医药观察家报

核心提示:唯有多方面综合治理才能避免更多的企业铤而走险“踩钢丝”,使行业往正规的方向发展。

近日,国家医保局通报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广州白云山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虚高定价、套取资金。目前,三家企业相关负责人已被免职停职,涉及的87种药品均已进行价格整改,剔除虚高部分,平均降幅50%以上,部分品规被停止采购。医疗腐败屡禁不止,王恒表示,唯有多方面综合治理才能避免更多的企业铤而走险“踩钢丝”,使行业往正规的方向发展。

虚高定价、套取资金

白云山的“把戏”被拆穿

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天心制药等3家企业虚增原料药价格、虚抬药价套取资金有关情况的通报》。通报称,近期,国家医保局会同相关部门,根据相关线索,指导相关省对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广州白云山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药品虚高定价、套取资金进行专项调查。

白云山是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此次被通报的天心制药和敬修堂药业均为白云山直接控股的子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则为白云山分公司。

早在6月10日,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就下发《关于白云山部分药品撤网及价格整改的公告》,公告称,根据国家医保局要求,对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及广州白云山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相关药品进行撤网及价格整改。而到底是什么原因,却并未清楚揭露。如今,这三家药企的产品被撤网和价格整改这一悬案终于揭开了。

经查,天心制药等3家药品生产企业为规避“两票制”政策和监管,与下游50多家药品代理商相互串通,对注射用头孢硫脒等87种药品采取用虚高价格采购原料药的方式套现,并向下游药品代理商转移资金。涉及金额巨大,其中部分资金用于行贿医务人员或特定关系人,开展药品违规促销。

其套现的主要操作方式是,药品生产企业与药品代理商签订合作协议,在原料药采购环节增加指定的“经销商”,由“经销商”按正常价格购进原料药,提价数倍至十数倍再销售给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以“原料药涨价、生产成本高”的名义,将原料药的虚高价格进一步传导至出厂和投标挂网价格。原料药“经销商”受药品代理商实际控制,将低买高卖原料药获得的差价收入套现,转移至药品代理商,供其实施医药商业贿赂。

以注射用头孢硫脒为例,白云山制药(制剂厂)和白云山化学制药厂(原料厂)属同一集团,但制剂厂需要的头孢硫脒原料药不直接从本集团的原料厂采购,而是额外设置套现流程,由代理商控制的原料药“经销商”转手,低买高卖给制剂厂并套现。制剂厂以原料药成本高掩护注射用头孢硫脒的虚高价格,使得药品生产流通环节表面上符合“两票制”等政策规定,逃避监管。

目前,天心制药等3家企业按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对涉案的注射用头孢硫脒等87种药品进行价格整改,剔除现行价格中用于实施贿赂等虚高部分,平均降幅50%以上,部分品规被停止采购。广东省责令天心制药等3家企业以及关联的其他企业全面整改营销模式,停止相关违规操作。此外,对其中涉嫌违纪、违法、犯罪的人员,有关部门正在依纪依法查处。

白云山方面对此公告回应称,“公司高度重视该事项,并已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如责成三家企业停止与相关代理商、经销商合作;对三家企业相关负责人予以免职停职处理等”。

违规五年间,

白云山曾获政府补贴高达18亿元

根据通报情况可以发现,三家公司的套现行为从2017年一直持续至2021年5月。而2017年1月时,国务院医改办会同彼时的国家卫生计生委等8部门已联合下发了“两票制”的通知,要求综合医改试点省(区、市)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的公立医疗机构要率先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从“两票制”实施伊始就钻漏洞,可见其负责人是有一定胆量的。

对此,北京百思力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恒表示,两票制对减少医药购销的中间环节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制度改进作用,对行业产生了特别深远的影响。无论是自营销售模式还是代理销售模式,大家都适应了两票制。但在两票制之下,还有企业在钻空子,这不是主流。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的行业政策调整,大方向已经往国家期待的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药品营销费用走。虽然还有企业在两票制的基础上找折中的办法,但这并非普遍现象。

虽然如此,但2017年至2021年5月,白云山部分药品价格虚高长达近5年之久。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家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目的在于减少流通环节的层层盘剥,进一步降低虚高的药品价格,减轻人民群众的用药负担,而白云山却巧设名目,行贿促销,虚高定价,牟取暴利,最终还是广大平民百姓为之买单,加剧群众看病负担。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白云山的营业总收入分别达到了209.54亿元、422.34亿元、649.52亿元、616.74亿元、690.14亿元,合计2588亿元;净利润分别达到了21.19亿元、35.34亿元、34.41亿元、30.92亿元、39.69亿元,合计161.55亿元。

2017年至2021年,白云山销售费用分别为42.86亿元、50.57亿元、57.37亿元、45.76亿元和59.55亿元,合计25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约为9.89%。同期,白云山研发费用分别为3.73亿元、5.85亿元、5.77亿元、6.12亿元和8.75亿元,合计30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仅为1.2%,销售费用为其8.5倍。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至2021年5月,白云山共获得政府补助高达18亿元。

讽刺的是,8月3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正式发布,白云山母公司广药集团以21亿美元的品牌价值位列全球最具价值医药品牌第18位,品牌价值增速位列中国医药品牌第一。

如何减少“踩钢丝”行为?

综合治理是关键

事实上,这并非白云山相关企业第一次被医保局通报,据悉,在今年3月,甘肃省医保局披露的中选企业失信行为处理结果名单中,也出现了天心制药的身影。在最近一次被医保局通报之前,白云山旗下关联公司所生产的部分药品不仅在安徽省被撤网,还被包括山东省、山西省、贵州省等在内的多地实施撤销挂网、调整挂网价等举措。

“两票制”的本意是为了降低药品流通中的虚高价格,减轻群众用药负担。而相关企业从原料药采购环节进行“套现”,显然是希望绕过规则谋取利益。在层层加码的政策下,仍有企业不惜铤而走险“踩钢丝”。

“在国家产业政策调整过程中,不光是两票制,国家一系列的医改政策都在倒逼企业做合规的药品营销,部分不遵守的企业,注定会被行业逐步淘汰。”王恒说道。

据报道,业内人士指出,这次公开通报白云山虚抬药价,证明了国家层面打击医药行业违规的决心。国家医保局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指导各省份,根据企业整改落实情况以及相关部门认定的违法违规事实,做好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工作,并配合有关部门持续纠正医药购销领域不正之风。

事实上,医疗腐败一直是业内各大官方头疼的事情,但不管政策如何完善,铤而走险偷食蛋糕的人依旧多如牛毛,这已经是大家秘而不宣的存在。如何避免第二个“三家企业”甚至更多企业出现?王恒给出了如下建议:

首先,在管理方面,医药行业需综合治理。综合治理大致分成四个角度:第一,针对药品生产环节即生产企业,国家有集采控水分、合规管经营、金税四期监管税务;第二,针对商业环节即药品流通,国家实行两票制;第三,针对医疗单位的使用环节,国家医保局牵头做重点监测目录、DRG/DIOP改革及国谈;四是患者环节。要四个方面综合治理,才能将行业里不规范的事情整治到最小,乃至彻底消失。

其次,医药贿赂是个老话题,全世界普遍存在,我们可以从国外借鉴一些经验。除了刚才说的综合治理外,实行黑名单也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制度规范与处罚措施缺一不可。对药企、医院、医生、医药代表应有针对不同情况而实行的不同处罚。

综合治理与提升处罚力度是“堵”,还应有“疏”。国家应鼓励药厂做创新、鼓励药厂做专业化的学术推广、鼓励药厂做合规的医药代表备案、鼓励医药行业做医药购销的行为规范等。

“唯有多方面综合治理才能避免更多的企业铤而走险‘踩钢丝’,使行业往正规的方向发展。”王恒补充道。